【关于乐山大佛的简介】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以下是对乐山大佛的基本介绍与相关数据总结。
一、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全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始建于唐代,历时约90年完成,是当时佛教文化兴盛时期的重要建筑。大佛依山而建,坐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乐山大佛高约71米,通高约88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大佛。其造型庄严,面容慈祥,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大佛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反映了古代工匠在建筑、雕刻和水利方面的高超智慧。
由于长期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乐山大佛曾多次进行修缮。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保护力度,确保这一历史遗产得以延续。
二、乐山大佛相关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
| 地点 | 四川省乐山市 |
| 建造时间 | 唐代(公元713年—803年) |
| 高度 | 约71米(从脚部至头顶) 通高约88米 |
| 建造者 | 海通和尚主持,僧人及工匠共同参与 |
| 材质 | 红砂岩 |
| 历史地位 |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 三江交汇 |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
| 保护现状 | 多次修缮,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
| 文化意义 | 佛教艺术与建筑结合的典范 |
三、结语
乐山大佛不仅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明与佛教文化交融的象征。它的存在不仅让后人感受到古人卓越的创造力,也提醒我们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