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承欢膝下意思介绍】“承欢膝下”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陪伴和奉养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关爱,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的价值观。
在现代语境中,“承欢膝下”虽然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忽视与家人的相处,尤其是对年迈父母的关怀和陪伴。
成语“承欢膝下”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承欢膝下 |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子之于父,犹水之于火,不可离也。故曰:‘承欢膝下,孝之至也。’” |
| 字面意思 | “承欢”意为得到父母的欢心,“膝下”指父母的膝前,合起来即在父母身边尽孝、承欢。 |
| 引申含义 | 指子女在父母身边奉养、陪伴,表达孝顺之情。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对长辈的孝敬与陪伴。 |
| 感情色彩 | 正面,带有浓厚的亲情和伦理色彩。 |
| 近义词 | 孝顺、侍奉、奉养、陪伴 |
| 反义词 | 背弃、远离、不孝、疏远 |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写家庭关系、孝道文化、传统美德等主题的文本中。 |
小结: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要重视家庭关系,尊重长辈,保持孝道。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谐与亲情重视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