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忍卒读什么意思】“不忍卒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故事或事件内容过于悲惨、令人难以忍受,以至于读者无法看完。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尤其在描写悲剧性情节时。
一、成语解释
| 成语 | 不忍卒读 |
| 拼音 | bù rěn zú dú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每见此言,未尝不叹息,以为忠臣之志,岂可不痛哉!然其辞情恳切,感人至深,使人不忍卒读。” |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故事内容极其悲惨,让人难以读完。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评论文章、小说、历史记载等。 |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催人泪下、令人窒息 |
| 反义词 | 轻松愉快、引人入胜、趣味横生 |
二、用法举例
1. 文学作品中
- 他写了一篇关于战争的短文,内容惨烈,令人不忍卒读。
- 她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家庭悲剧,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
2. 新闻报道中
- 那起事故的现场照片和描述让人心痛,实在不忍卒读。
- 网络上流传的某些视频内容令人不忍卒读,引发强烈反响。
三、使用注意事项
- “不忍卒读”强调的是“情感上的痛苦”,而不是文字本身难懂。
- 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滥用。
- 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不忍卒读”是一个表达强烈情感的成语,多用于描述内容悲惨、令人难以承受的文字或事件。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写作或阅读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