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是啥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在《论语·子罕》中也有类似表达:“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虽然“不耻下问”并非直接出自《论语》,但其精神与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一脉相承。
“不耻下问”的字面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它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即使对方身份较低或知识较少,也不觉得丢脸,反而认为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 出处 | 虽非直接出自《论语》,但精神源自孔子思想 |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 深层含义 | 表达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 |
| 使用场合 | 用于表扬他人或自我勉励时的求知精神 |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
二、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学习中 | 小王虽然成绩优秀,但从不拒绝向同学请教难题,真是不耻下问。 |
| 工作中 | 领导经常向基层员工了解实际情况,体现了不耻下问的精神。 |
| 日常生活中 | 爷爷虽然年纪大,但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向孙子请教。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不耻下问”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不因身份、年龄、学历等因素而拒绝学习。尤其是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同时也可能在其他领域需要帮助。因此,不耻下问不仅是美德,更是提升自我、促进交流的有效方式。
四、注意事项
- “不耻下问”强调的是“不以请教为耻”,而不是盲目地向任何人请教。
- 应该选择值得请教的对象,避免因轻信而误导。
-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到“有问必答”。
总之,“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你懂得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不断学习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