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原文及赏析】《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前后赤壁赋”,均为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写。本文以自然景物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味。
一、文章
《后赤壁赋》通过描写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天地永恒的感悟。文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原文节选
> 时夜将半,四望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曰:“然。”
> 吾所谓“赤壁之游”者,非吾昔之游也。吾今所游,乃吾心之所游也。
三、原文与赏析对照表
| 原文 | 赏析 |
| “时夜将半,四望寂寥。” | 描绘出夜晚的静谧与孤独,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
|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 孤鹤象征高洁与自由,表现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
|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 梦境中与道士对话,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
| “吾所谓‘赤壁之游’者,非吾昔之游也。吾今所游,乃吾心之所游也。” | 点明主题,强调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而非现实的游玩。 |
四、总结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分析或扩展阅读建议,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