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后赤壁赋译文

2025-11-20 13:53:09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译文,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13:53:09

后赤壁赋译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均以赤壁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本文是对《后赤壁赋》的翻译与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简介

《后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内容描写他与友人夜游赤壁,面对江水、山月,引发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二、译文总结

原文 译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两位朋友跟随我经过黄泥坡。霜露已经落下,树叶都落光了。
人影在地,仰而视之,则见明月如白璧,照耀万顷之江。 人影在地上,抬头一看,只见明月像一块白玉,照亮了广阔的江面。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于是我们喝酒非常开心,拍着船舷唱起歌来。
其辞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歌词说:“用桂木做的船桨,用兰木做的船桨,划过清澈的水面,追寻流动的光芒。我的心情渺茫,遥望美人,她在天的那一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有一位客人吹洞箫,随着歌声伴奏。那声音呜呜的,像是哀怨,又像是思念,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我也感到悄然悲伤,肃然恐惧,感到这景象难以久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复作《后赤壁赋》。 因为这里的景色过于清冷,不能久留,于是我又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三、

《后赤壁赋》通过描绘秋夜赤壁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文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态的思想境界。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传统精神。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文章名称 后赤壁赋
作者 苏轼
创作时间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
背景 被贬黄州期间
主题 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风格 优美、含蓄、哲理深厚
情感基调 悲凉中带有豁达
文学价值 中国古典散文经典之作
翻译方式 白话文翻译加注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或艺术特色,可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进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