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是什么朝代】“孤城闭”出自宋代词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思乡之情的词作。其中“孤城闭”一句,描绘了边塞战事紧张、城门紧闭的景象,体现了战争环境下的孤寂与肃杀。
以下是对“孤城闭”相关背景及出处的总结:
一、
“孤城闭”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该词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1040年前后),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疆主持军务,面对西夏入侵,他写下此词,抒发了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孤城闭”意为“一座孤立的城门紧闭”,象征着边防重地的戒备森严和战事的紧迫。这一句不仅具有画面感,也反映了当时边塞地区的军事状况和将士们的处境。
二、相关背景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渔家傲·秋思》 |
| 作者 | 范仲淹 |
| 朝代 |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
| 创作时间 | 宋仁宗时期(约公元1040年前后) |
| 主题 | 边塞生活、将士思乡、战争环境 |
| 词中名句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 “孤城闭”含义 | 描写边塞孤城在战事紧张时关闭城门的情景,体现边防的严密与战事的严峻 |
三、结语
“孤城闭”虽只是一句词,却浓缩了北宋边塞战争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范仲淹作为文人兼将领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通过这句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边塞的苍凉与壮阔,也能体会到词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