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姜夔《扬州慢》中的词意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分析,感受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国繁华不再的深切感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 分析《扬州慢》的语言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 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中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扬州慢》,了解作者姜夔及创作背景。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词作原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扬州古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扬州的美丽风光。提问:“你们知道扬州的历史吗?为什么它被称为‘淮左名都’?”引出姜夔的《扬州慢》。
初步感知
1. 朗读:播放录音或者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节奏和韵律。
2. 翻译:指导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词作,初步理解词意。
深入探究
1. 内容分析:
- 提问:“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描写(如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
2. 情感探讨:
- 讨论:“姜夔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他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词作传达出来的?”
- 结合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家国情怀。
艺术特色
1. 语言风格:分析词作中使用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2. 结构布局:探讨词作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总结提升
1. 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词作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2. 拓展延伸:推荐其他描写扬州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扬州慢
姜夔
一、内容分析
1. 描写景象
2. 对比描写
二、情感探讨
1. 家国情怀
2. 历史感慨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风格
2. 结构布局
```
作业布置
1. 背诵《扬州慢》。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扬州慢》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