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到新亚原子粒子的证据

导读 BESIII 合作报告在 J/ψ→γ3(π +π-) 衰变中观察到 ppbar 质量阈值周围的异常线形状,这表明 ppbar 束缚态的存...
2024-04-15 10:32:44

BESIII 合作报告在 J/ψ→γ3(π +π-) 衰变中观察到 ppbar 质量阈值周围的异常线形状,这表明 ppbar 束缚态的存在。该论文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质量接近 2mp暗示着核子-反核子束缚态,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想法。在夸克模型诞生之前,E. Fermi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就已经提出了核子-反核子束缚态。

有大量证据表明质子-反质子系统在 ppbar 质量阈值附近存在异常行为,例如 J/ψ→γppabr 、J/ψ→γπ+π- η' 以及由 e+e确定的质子有效形状因子-→ppbar,在 ppbar 质量阈值附近表现出狭窄的峰值或非常陡峭的衰减,这激发了许多猜测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核子-反核子束缚态的兴趣。

X(1840)是2013年在BESIII实验子数据样本的J/ψ→γ3(π +π-)过程中发现的新结构,也位于ppbar质量阈值附近。进一步探索 X(1840) 的线形对于更好地理解其本质至关重要。因此,BESIII实验对具有100亿个J/ψ事件的3(π+π-)质谱进行了研究,这比之前测量中使用的子数据样本大了约45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