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李苦的出处】“道旁李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表面看似美好,实则隐藏着难以承受的后果或代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是魏晋时期文人之间流传的一个故事,用以讽刺那些只看表面、不察本质的人。
一、
“道旁李苦”这一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王戎在七岁时,看到路边有李子树,众人争相摘李,唯独他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这棵树长在路旁,果实却这么多,一定是苦的。后来人们用这个故事来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思考、明辨是非。
该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事物的真假,也常用来劝诫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判断。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道旁李苦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故事来源 | 王戎七岁时见道旁李子,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必为苦李 |
| 含义 | 表面看似美好,实则有害;提醒人们勿被表象迷惑 |
| 用法 | 多用于劝诫、讽刺、警示 |
| 延伸意义 | 强调理性判断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 相关人物 | 王戎(魏晋名士) |
通过了解“道旁李苦”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观察与思考,避免盲目跟风或轻信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