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什么意思解释】“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有道德,实际上却行为不端、虚伪做作。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来批评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道貌岸然 |
| 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 出处 | 《宋史·程颐传》:“自见其身,而未尝以道为事也。故曰‘道貌岸然’。” |
| 释义 | 表面上装出很有道德的样子,实际内心却很虚伪或不正派。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虚伪、假装正经的言行。 |
| 近义词 | 虚伪做作、假仁假义、道学先生 |
| 反义词 | 真诚坦率、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
二、成语详解
“道貌岸然”字面意思是“有道的外表,庄严的神色”,但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在外表上表现得非常正经、严肃,甚至有些“高大上”的样子,但内心却可能完全相反。这种人往往在公众面前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私下却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史·程颐传》中,原意是指一个人虽然自认为有德行,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践行“道”。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虚伪者的讽刺。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某领导平时总是强调“廉洁自律”,但在背后却收受贿赂。
2. 生活中:某人平时说话文质彬彬,但私底下却经常说脏话、搞小动作。
3. 网络评论:有网友评论某明星“道貌岸然,实则虚伪”。
四、注意事项
- “道貌岸然”是贬义词,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 不宜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本身,而是强调“表面与实质不符”的情况。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
五、结语
“道貌岸然”提醒我们,做人要内外一致,不能只注重外表的光鲜亮丽,而忽视内心的真诚与正直。真正的“道”不只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在的修养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