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原文及翻译】《采桑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采桑的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以下是对该词的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二、翻译
采桑子
欧阳修
百花凋谢之后,西湖的景色依然美好,
花瓣零落满地,柳絮纷飞如雾。
音乐和歌声渐渐消失,游客也纷纷离去,
这时才感到春天已经悄然逝去。
放下帘子,
只见一对燕子在细雨中归来。
三、与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
| 词牌名 | 《采桑子》 |
| 创作背景 | 春末夏初,西湖景色依旧美丽,但花已凋谢,人们逐渐离开 |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 意象运用 | 群芳、残红、飞絮、笙歌、游人、帘栊、双燕等 |
| 情感基调 | 悲而不伤,静中有动,体现诗人淡泊心境 |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 |
四、赏析要点
- “群芳过后西湖好”:开篇点出春末时节,虽百花凋零,但西湖景色依旧迷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描绘了花落满地、柳絮飘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通过描写热闹之后的冷清,突出春光易逝的无奈。
- “双燕归来细雨中”:结尾以燕子归来的画面收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给人以希望。
五、结语
《采桑子》虽然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欧阳修词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春末西湖的美景,更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词在历代文人中广为传诵,至今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