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古诗原文】《采桑子》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最早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后被宋代文人广泛使用。不同词人以“采桑子”为题创作了多首作品,内容涉及爱情、自然、人生感慨等。以下是对《采桑子》古诗原文的总结,并附上相关作品的表格。
一、概述
“采桑子”原为一种曲调,后演变为词牌,其结构多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仄韵。由于词牌形式较为灵活,历代文人常借此表达细腻情感或描绘自然风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晏殊、欧阳修、辛弃疾等人所作的《采桑子》。
二、主要作品原文汇总
| 作者 | 作品名称 | 原文 |
| 晏殊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欧阳修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 辛弃疾 |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 李煜 |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眼中目断心如醉,泪湿衣。犹似去年,依旧桃花人面。 |
三、总结
《采桑子》作为传统词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从晏殊的闲适悠然,到欧阳修的湖光山色,再到辛弃疾的沉郁顿挫,每位作者都赋予了这首词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采桑子》的原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以及古人如何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如需进一步分析某位词人的创作风格或具体词句赏析,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