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明是什么意思】“耳聪目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能够清晰地听到和看到周围的事物。这个成语也常被引申为思维敏捷、判断力强,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聪目明 |
拼音 | ěr cōng mù míng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耳聪目明,不劳而治。” |
含义 | 听觉和视觉敏锐,也比喻人聪明、有见识、判断力强。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人的能力。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心明眼亮、耳清目明 |
反义词 | 耳聋眼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耳聪目明”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文献《汉书》,原意是指耳朵能听清,眼睛能看明,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聪明、有智慧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用于描述感官的敏锐,还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物 | 他年纪虽小,但耳聪目明,对事情看得非常透彻。 |
表扬能力 | 这位医生耳聪目明,诊断总是准确无误。 |
形容环境 | 在这安静的环境中,人更容易耳聪目明,思路清晰。 |
四、总结
“耳聪目明”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人的感官敏锐,也可用于赞扬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使用这一成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