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释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与道德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遵循正义、仁德之道,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违背了道义,就会失去人心,只有少数人支持。
这一思想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即道德、正义、民心在治国和处世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诫,也是对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种警示。
一、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 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 含义 | 遵循正道的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背离正道的人则只会得到少数人的帮助。 |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道德、正义)的重要性,认为民心向背决定成败。 | 
| 应用范围 | 政治、军事、个人修养等多个领域。 |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做人做事要讲求道德与公正,才能获得长久的支持与成功。 | 
二、进一步理解
“得道多助”强调的是“仁政”与“民心”。在古代,君主若施行仁政,百姓便会拥护;若暴虐无道,则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失败。例如,商纣王因残暴而失民心,周武王因仁德而得天下。
“失道寡助”则提醒人们,即使有强大的力量或资源,若没有道德支撑,也难以长久维持。历史上许多权臣或暴君虽一时得势,但终因失去民心而失败。
三、现实应用举例
| 情境 | 解释 | 
| 国家治理 | 君主若施行仁政,百姓归附,国家强盛;若苛政暴虐,百姓离心,国家衰败。 | 
| 企业经营 | 企业若诚信经营、尊重员工,易获客户与员工支持;若唯利是图、损害利益相关者,将失去信任。 | 
| 个人发展 | 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者,易得他人帮助;若自私自利、背信弃义,将难有人相助。 | 
四、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权力与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道义与民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道理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