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是什么意思】“得寸进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已经获得一定利益或好处之后,仍然不知满足,继续索取更多。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贪心不足、得陇望蜀的心态。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得寸进尺 | 
| 拼音 | dé cùn jìn chǐ | 
| 出处 | 《战国策·秦策三》:“臣闻之,夫越兵虽多,不能以敌我;而今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 
| 含义 | 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到一点好处后,还想再获取更多。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贪婪行为。 | 
| 近义词 |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得寸进尺”最早出自《战国策·秦策三》,原意是说秦国在战争中每取得一块土地,就想要更多的土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知满足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得寸进尺”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或人际关系中,明明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或好处,却仍不满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场合 | 老板给了他一次加薪机会,但他还要求调岗升职,真是得寸进尺。 | 
| 家庭关系 | 妻子已经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丈夫却总是抱怨不够,显得得寸进尺。 | 
| 商业合作 | 对方已经答应了部分条件,但还在不断压价,简直得寸进尺。 | 
四、总结
“得寸进尺”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不知满足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贪图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交流中合理运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