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中国,居民身份证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了解身份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证件的重要性。
一、
中国居民身份证制度始于1984年,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推行居民身份证制度。1985年,公安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身份证技术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纸质证件到如今的第二代、第三代电子身份证,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便捷。
目前,身份证已成为公民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办理银行业务、乘坐交通工具、进行实名认证等。
二、表格:中国居民身份证发展历程
时间 | 事件说明 |
1984年 | 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通知》,开始推行居民身份证制度。 |
1985年 | 公安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全国范围内实施身份证制度。 |
1990年代 | 身份证开始采用照片和防伪标识,逐步提升证件的安全性。 |
2004年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式启用,采用芯片技术,增强信息存储和安全性。 |
2013年 | 开始试点发放第三代电子身份证,支持人脸识别、在线核验等功能。 |
现在 | 电子身份证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一证通办”,方便公民日常生活。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身份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身份管理的重视,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