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原文及诗词鉴赏)】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往往饱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家庭亲情的思念。其中,《月夜》便是他抒发思亲之情的经典之作。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诗歌中“诗史”与“诗情”的完美结合。
一、原文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叛军所困,无法与妻子团聚。他在战乱中辗转流离,而妻子则留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独自一人在月下思念丈夫。全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深切牵挂与无奈。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两句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想象妻子独自望着同一轮明月,心中充满孤独与思念。一个“独”字,道尽了离别的苦涩。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人想到年幼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思念父亲,更添一份心酸。这里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牵挂,也反映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两句描写妻子在月下伫立的身影,乌发被露水打湿,手臂在冷光下显得清瘦。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妻子的孤寂与凄凉。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有一天能与妻子并肩而立,共赏明月,泪水不再流淌。这是对团圆的渴望,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全诗以“月”为线索,贯穿始终,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哀婉的氛围。
2. 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杜甫用词简练,但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尤其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等句,画面感极强,令人动容。
3.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从眼前的月夜到对妻儿的思念,再到对未来的期盼,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
四、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
《月夜》创作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战乱被困于长安,与家人失散。此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杜甫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苦难,体现出他“诗史”精神的深刻内涵。
五、结语
《月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之作,它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家庭悲欢离合的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更能体会到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读这首诗,依然能唤起我们对亲情、对生活的珍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