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翻译及原文】《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著的一篇政论文,主要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核心观点。本文将对《过秦论》的原文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其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
一、文章总结
《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以《过秦论》(上)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回顾秦朝从崛起至灭亡的过程,指出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但未能施行仁政,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初统治者应吸取秦朝覆灭的教训,施行仁政,以巩固政权。
文章语言雄浑有力,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古代议论文中的典范之作。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共同坚守,以图谋周王室。 |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有席卷天下、包揽四方、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使各国诸侯灭亡,登上皇帝宝座,控制了天下。 |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拿着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
|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然后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把崤山和函谷关当作宫殿。 |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一个普通百姓起义,却导致宗庙被毁,自己死于他人之手,成为天下的笑柄,这是为什么呢? |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是因为没有施行仁政,攻守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三、总结
《过秦论》不仅是一篇历史评论文章,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政治散文。贾谊通过对秦朝兴衰的分析,提出了“仁政”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思想深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比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