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第7回概括】《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第七回是整部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讲述了林冲被高衙内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这一回为后续林冲加入梁山泊埋下了伏笔,也展现了官场腐败与英雄无奈的悲剧色彩。
一、
第七回的标题为“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本回主要围绕林冲被发配至沧州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开,同时穿插了鲁智深救林冲的情节,体现了人物之间的义气与忠勇精神。
1. 林冲被陷害:高衙内因看中林冲妻子,设计陷害林冲,使其被高俅诬告,最终被判刺配沧州。
2. 林冲受尽折磨:在前往沧州的路上,林冲遭到押送官差的虐待和威胁,险些丧命。
3. 鲁智深出手相助:鲁智深得知林冲遇险后,一路尾随,在野猪林中救下林冲,并护送他安全抵达沧州。
4. 林冲心灰意冷:经过这一系列打击,林冲对朝廷彻底失望,为后来投奔梁山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关键人物分析
| 人物 | 角色 | 行动与作用 |
| 林冲 | 八十万禁军教头 | 被高衙内陷害,被迫刺配,成为梁山好汉的重要成员 |
| 高衙内 | 高俅之子 | 设计陷害林冲,体现权贵欺压百姓 |
| 高俅 | 太尉 | 操纵朝政,陷害忠良,代表腐败官僚 |
| 鲁智深 | 好汉 | 救助林冲,展现侠义精神,为后续加入梁山铺垫 |
三、情节亮点
- 鲁智深的仗义:鲁智深不顾个人安危,千里护送林冲,体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 林冲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忍让到最终的绝望,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忠良之士的无奈。
- 官场黑暗:通过高衙内与高俅的合谋,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与权力斗争。
四、总结
第七回是《水浒传》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章节。它不仅展示了林冲从忠臣到叛徒的转变过程,也通过鲁智深的形象表达了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这一回为后续梁山泊聚义埋下了重要伏笔,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