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的摘抄赏析】《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深受读者喜爱。通过对书中经典段落的摘抄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以下是对《水浒传》部分精彩内容的摘录与分析总结。
一、摘抄与赏析总结
| 摘抄内容 | 出处 | 赏析 |
|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第二十三回:宋江题反诗 | 这句诗表达了宋江内心的反抗精神与不甘平凡的志向,虽表面是借古讽今,实则暗含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为后来的聚义埋下伏笔。 |
|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 第七十一回:吴用智取生辰纲 | 此句揭示了善恶有报的因果观念,暗示了官场腐败与百姓苦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呼唤。 |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第九十七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林冲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投奔梁山,这句诗道出了他对朝廷的失望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 |
| “忠义堂前,众兄弟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 第一百二十回:招安后征战方腊 | 此句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团结一心、以忠义为本的精神风貌,也反映出他们最终选择归顺朝廷的复杂心理。 |
| “你既无心,我何必多情?” | 第三十八回:李逵与宋江的对话 | 这句话简洁有力,表现出李逵直率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
二、总结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通过以上摘抄与赏析可以看出,作者施耐庵在描写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表达思想情感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书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与历史厚重感。
此外,书中多次提到“忠义”二字,既是梁山好汉的行为准则,也是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忠义”最终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与无奈。
总之,《水浒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