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原文】“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尊师重道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这个故事讲述了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与他的老师程颐之间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
一、故事总结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学者,他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程颐。有一次,杨时与同学游酢一起去拜访程颐,但当时程颐正在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便在雪中等候。直到程颐醒来,两人已在雪中站立许久,积雪甚至达到了一尺多深。程颐醒来后看到他们,非常感动,从此更加器重杨时,并将他视为得意门生。
这个故事体现了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诚心,也成为了后世尊师重道的典范。
二、故事原文(节选)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曰:‘吾昨夜梦得一理,方欲语子,适有客来,不及讲。’时曰:‘先生何不先讲?’颐曰:‘非汝所及。’时退,与游酢立雪中,未动。颐曰:‘吾已觉,汝可去。’时曰:‘吾不敢去。’颐曰:‘汝若去,吾亦不得安。’时乃止。”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宋史·杨时传》 |
| 主要人物 | 杨时、程颐、游酢 |
| 时间背景 | 北宋时期 |
| 故事核心 | 尊师重道、求学诚心 |
| 情节亮点 | 雪中等候、不辞辛苦 |
| 教育意义 | 表达对老师的敬重与求知精神 |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尊师重道的典范 |
四、结语
“程门立雪”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士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习如何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知识与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