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解释】“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陪伴和奉养的场景。这个成语蕴含着浓厚的亲情与孝道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对家庭和谐与孝顺的重视。
一、成语释义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臣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以事其君,而不敢以私其身;至于父子之间,则曰‘承欢膝下’。”
字面意思:
- 承欢:接受父母的喜悦与关爱。
- 膝下:古代称父亲为“膝下”,表示对父母的敬爱和亲近。
整体含义:指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陪伴左右,使父母感到欣慰和快乐。
二、成语用法与常见语境
| 使用场合 | 说明 |
| 表达孝心 | 如:“他远赴异乡工作,心中始终挂念父母,希望能早日回乡承欢膝下。” |
| 描述家庭温馨 | 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正是承欢膝下的真实写照。” |
| 文学作品中 | 常用于描写家庭伦理、孝道故事等,如小说、戏剧等。 |
三、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承欢膝下”的关系 |
| 孝子贤孙 | 指有孝心的子孙 | 与“承欢膝下”同属孝道范畴 |
| 父慈子孝 | 父亲慈爱,子女孝顺 | 强调家庭和睦,与“承欢膝下”相辅相成 |
| 身在福中不知福 | 指不珍惜现有的幸福 | 与“承欢膝下”形成反差,提醒人们珍惜亲情 |
四、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承欢膝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因工作、学业等原因无法常伴父母左右。然而,真正的孝道并不只是形式上的陪伴,更在于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维系。
因此,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时刻铭记“承欢膝下”的精神,通过电话问候、节日探望、日常关怀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与尊重。
总结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亲情的重要性,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让孝道成为生活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