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成语的意思】“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子欲养而亲不待,承欢膝下,未可得也。”意思是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奉养,表达对父母的敬爱和陪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侍奉双亲的情景,强调亲情的温暖与孝道的重要性。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承欢膝下 |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表达敬爱之情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 |
| 近义词 | 侍奉双亲、孝敬父母 |
| 反义词 | 孝心缺失、背弃父母 |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 |
| 常见搭配 | 承欢膝下,尽孝于父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家庭生活:如“他工作繁忙,但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家,承欢膝下,陪伴年迈的父母。”
2. 文学作品:如“古人重视孝道,常以‘承欢膝下’为人生一大乐事。”
3. 社会倡导:如“现代社会提倡孝亲敬老,鼓励年轻人多回家看看,承欢膝下。”
三、文化意义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它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温情与责任,提醒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注意事项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
- 避免与“承欢膝下”意思相近的词语混淆,如“奉养父母”等。
- 使用时要结合具体情境,避免生搬硬套。
通过了解“承欢膝下”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家庭情感的重视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