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原文细述】《黄河颂》是光未然(张光年)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属于《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这首诗以雄浑激昂的语言,歌颂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全诗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力量与历史意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一、原文
《黄河颂》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1. 开篇引入:以“啊!黄河!”作为开头,直接点题,表现出对黄河的崇敬之情。
2. 描写黄河的气势:通过“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词句,展现黄河的磅礴气势。
3. 歌颂黄河的历史与文化:提到“五千年的古国”,强调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重要性。
4. 赞扬民族精神:将黄河比作“母亲”,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5. 结尾升华:以“我们向着黄河,向着太行山”为结尾,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二、原文结构表格
| 段落 | 内容概要 | 关键词/句子 | 表达情感 |
| 第一段 | 引入主题,表现对黄河的崇敬 |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崇敬、自豪 |
| 第二段 | 描写黄河的自然力量 |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 激昂、震撼 |
| 第三段 | 提及黄河的历史地位 | “五千年的古国,在你的哺育下成长” | 神圣、厚重 |
| 第四段 | 将黄河比作母亲,象征民族精神 | “你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温柔、坚定 |
| 第五段 | 结尾升华,表达希望 | “我们向着黄河,向着太行山” | 希望、坚定 |
三、艺术特色简析
- 语言气势恢宏:使用大量排比句和比喻,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 情感真挚饱满:通过对黄河的深情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 象征意义深刻:将黄河拟人化,赋予其“母亲”、“巨人”等形象,象征民族精神。
四、结语
《黄河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弘扬民族精神的赞歌。它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来看,《黄河颂》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