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意思介绍】“怙恶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坚持做坏事,甚至变本加厉。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常用来批评那些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的人。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来源、现代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词义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怙恶 | 持有罪恶,指犯了错误仍不改正 |
| 不悛 | 不悔改,不回头 |
整体意思是:坚持作恶而不悔改。
二、出处与来源
| 出处 | 内容 |
| 《左传·隐公三年》 | “君子曰:‘无德而贪,其祸必及。’……‘怙恶不悛,自取灭亡。’” |
| 《后汉书·王符传》 | “人君之过,不可不察也。怙恶不悛,终致祸乱。” |
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多用于对统治者或官员的警示,强调“知错不改”的严重后果。
三、现代用法
| 使用场景 | 示例 |
| 批评他人 | 他多次违反纪律,怙恶不悛,最终被开除。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反派角色怙恶不悛,最终走向毁灭。 |
| 政治评论 | 这些人怙恶不悛,必须受到法律严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死不悔改 |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悔过自新、洗心革面 |
五、常见搭配
| 搭配方式 | 示例 |
| 动词+怙恶不悛 | 他怙恶不悛,最终难逃法网。 |
| 形容词+怙恶不悛 | 那个怙恶不悛的歹徒终于落网。 |
六、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较重:此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不宜用于普通场合或对他人随意指责。
2.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成年人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适合形容儿童或青少年。
3. 语境恰当: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避免误解或误用。
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明知故犯、不思悔改”的行为。它不仅可用于批评个人,也可用于文学、政治等正式场合,表达对顽固不化者的谴责。了解其含义、出处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怙恶不悛 |
| 释义 | 坚持作恶而不悔改 |
| 出处 | 《左传》《后汉书》 |
| 用法 | 批评、文学、政治等 |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 |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
| 注意事项 | 语气较重,适用对象明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