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翻译】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意思是:如果鸟巢被倾覆了,哪里还能有完整的鸟蛋呢?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整体遭遇毁灭或重大变故时,个体也难以幸免。它强调了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寓意着在灾难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该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用来表达对命运无常、集体危机的感慨。
二、翻译与释义
| 中文原句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 英文翻译 | In a broken nest, how can there be a whole egg? |
| 拼音 | Fù cháo zhī xià, ān yǒu wán luǎn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 释义 | 鸟巢倾覆后,不会有完整的鸟蛋存在。比喻整体遭到破坏,个体也难以保全。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在大灾大难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
| 近义词 | 祸不单行、同舟共济、唇亡齿寒 |
| 反义词 | 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置身事外 |
三、延伸理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社会动荡、政治变革、战争灾难等重大事件时,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个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还是现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都能看到这一思想的影子。
此外,这句成语也常被引用在文学作品中,如鲁迅、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用来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思考。
四、结语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警示。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认识到:个体的命运,往往与整体的兴衰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