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赴汤蹈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常用于赞扬英雄人物或强调坚定的意志。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赴 | 奔向、前往 |
| 汤 | 热水、滚水 |
| 蹈 | 跳入 |
| 火 | 火焰 |
整体意思是:即使面对滚烫的水和火焰,也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比喻不惧危险、不怕牺牲。
二、出处与用法
| 内容 | 说明 |
| 出处 | 最早见于《汉书·司马迁传》:“虽赴汤蹈火,死而无悔。”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口语中使用,常用于赞美他人勇敢、忠诚或坚定的信念。 |
| 近义词 |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奋不顾身 |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退避三舍 |
三、现实中的应用
| 场景 | 举例 |
| 英雄事迹 | 如消防员在火灾中冲进火场救人,体现了“赴汤蹈火”的精神。 |
| 革命历史 | 在革命年代,许多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赴汤蹈火。 |
| 个人信念 | 某些人为了理想或正义,愿意承受巨大风险,也常被形容为“赴汤蹈火”。 |
四、总结
“赴汤蹈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无畏、坚定和牺牲的精神,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中。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结语:
“赴汤蹈火”虽然字面听起来惊心动魄,但它的核心在于表达一种勇气和决心。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