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同仇敌忾意思】“同仇敌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情绪激昂、决心反抗的状态。这个成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集体意识,适用于多种语境,如战争、社会运动、团队合作等。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同仇敌忾 |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吾与子共事,同仇敌忾。” |
| 字面意思 | “同仇”指共同的仇恨,“敌忾”指对敌人的愤怒。合起来表示大家因共同的敌人而产生相同的愤怒情绪。 |
| 引申意义 | 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敌人或困难的精神状态。 |
二、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示例句子 |
| 作谓语、定语、状语 | 在国家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纷纷投身抗战。 |
| 描述群体行为 | 面对不公,工人们同仇敌忾,组织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
| 表达坚定决心 | 面对挑战,他同仇敌忾,毫不退缩。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并肩作战 |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各自为政、分崩离析 |
四、使用场景
- 历史背景:常用于描述战争或重大历史事件中民众的团结精神。
- 现代语境:可用于形容企业、团队或社会群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凝聚力。
- 文学作品:常见于小说、诗歌、演讲稿中,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总结
“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共同敌人或挑战时,个体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社会,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