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声泪俱下是什么意思】“声泪俱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情感时的极度悲伤或激动。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交流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情绪非常强烈、难以自已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声 | 声音,指说话的声音 |
| 泪 | 眼泪,指哭泣的表现 |
| 俱下 | 都落下,表示同时发生 |
整体含义:
“声泪俱下”指的是说话时声音哽咽,眼泪同时流下,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感动或激动而情绪失控,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
二、成语出处与用法
| 内容 | 说明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言辞恳切,声泪俱下。”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强烈情感 |
| 情感色彩 | 负面或中性,多用于表达悲伤、悔恨、感激等情绪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哭泣不止、痛哭流涕、悲痛欲绝 |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悲剧故事中 | 他讲述自己失去亲人时,声泪俱下,令人动容。 |
| 感动时刻 | 听到老师讲述奋斗经历,学生们都声泪俱下。 |
| 表达歉意 | 他向朋友道歉时,声泪俱下,表现出深深的悔意。 |
五、总结
“声泪俱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情绪波动下的表现。它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在写作或演讲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感受到说话者的情绪。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使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