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是什么意思】“黄钟毁弃”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音乐理论和文化背景。它字面意思是“黄钟被毁坏、抛弃”,常用来比喻贤才被埋没、良法被废弃、正道被忽视。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悲愤和惋惜情绪,常用于形容社会或政治环境中人才得不到重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象。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黄钟毁弃 |
| 拼音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 出处 | 《楚辞·九章·思美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 释义 | 比喻贤才被埋没,良法被废弃,正道不被重视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或感叹语气 |
| 近义词 | 人才埋没、良法废弛、贤才不用 |
| 反义词 | 任人唯贤、法正人兴、人才济济 |
二、出处与演变
“黄钟毁弃”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九章·思美人》,原文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里的“黄钟”是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正统、高雅;“瓦釜”则是陶制的锅,声音低沉,比喻庸俗之人。整句的意思是:高贵的黄钟被毁坏、抛弃,而低劣的瓦釜却发出轰鸣,象征着贤者被冷落,小人得势。
后来,“黄钟毁弃”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语境中,表达对社会不公、人才失衡的感慨。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文学评论 | “这部作品反映了黄钟毁弃的社会现实。” |
| 历史评价 | “汉武帝时期,许多贤臣被排挤,可谓黄钟毁弃。” |
| 社会评论 | “在某些行业中,真正有才华的人却被忽视,这是黄钟毁弃的表现。” |
四、总结
“黄钟毁弃”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它提醒我们关注人才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公正执行以及道德价值的维护。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