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词语意思是什么】“黄钟毁”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或社会出现重大变故、秩序混乱,或者贤才被贬斥、忠良遭排挤的情况。这一词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反思,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对“黄钟毁”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黄钟毁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字面意思 | “黄钟”是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正道;“毁”意为破坏、毁灭。合起来指正道被破坏。 |
| 引申义 | 比喻国家动荡、道德沦丧、贤才受挫、忠良被贬等社会失衡现象。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中,表达对时局的担忧或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
二、语义来源与演变
“黄钟”在古代是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五声音阶之一,代表宫音,象征正统、正义和秩序。古人认为“黄钟”是天地之正音,若此音被毁,意味着天地失序、纲纪崩坏。
“黄钟毁”最早见于《左传》,后被历代文人引用,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或道德败坏的不满与忧虑。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古文引用
《左传·昭公二十年》:“黄钟毁,而瓦釜鸣。”意思是正音被毁,而低劣的声音却喧嚣一时,比喻贤者被压制,小人得势。
2. 现代引申
在当代语境中,“黄钟毁”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社会现象,如:
- 贪腐盛行,清廉之士被边缘化;
- 真理被掩盖,谣言肆虐;
- 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标准下降。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黄钟毁”的关系 |
| 瓦釜雷鸣 | 比喻庸才居高位,贤才被埋没 | 与“黄钟毁”意义相近,同属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
| 世风日下 | 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 可作为“黄钟毁”的现代延伸 |
| 江河日下 | 情况日益恶化 | 也可用于描述“黄钟毁”后的社会状态 |
五、结语
“黄钟毁”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珍惜正道与贤才。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复杂现象,理解并传承这种文化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时代、反思自我。
总结:
“黄钟毁”源自古代典籍,意指正道被毁、秩序混乱,常用于批评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其背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思考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