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是什么意思】“虎踞龙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山河壮丽或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南京(古称金陵)地形的描述,因其地势如虎蹲、如龙盘,故有此说。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虎踞龙盘 |
| 拼音 | hǔ jù lóng pán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王丞相云:‘京陵形胜,虎踞龙盘,真帝王之都也。’” |
| 释义 | 形容地势险要、山河壮丽或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多用于描述城市或地区的地理优势。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风景名胜或历史重镇的地貌特征。 |
| 近义词 | 山川秀美、形势险要、地势雄伟 |
| 反义词 | 平坦无奇、地势低洼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虎踞龙盘”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对金陵(今南京)地形的赞美之词。当时,王导曾评价金陵为“虎踞龙盘,真帝王之都也”,意思是这里地势险要,适合建都,是天赐的帝王之地。
后来,“虎踞龙盘”逐渐成为形容一个地方地势险峻、气势磅礴的常用词语,不仅限于南京,也可用于其他具有类似地貌特征的地方。
三、常见使用场景
1. 地理描写:如“这座古城坐落在群山之间,虎踞龙盘,气势非凡。”
2. 历史叙述:如“历史上,许多王朝选择在此建都,正是看中了其虎踞龙盘的地理优势。”
3. 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中常用来渲染环境氛围,增强画面感。
四、文化意义
“虎踞龙盘”不仅是对自然地理的描述,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审美观,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重要标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五、结语
“虎踞龙盘”作为成语,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表达。在现代汉语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地势雄伟、风景壮丽的重要词汇。了解这一成语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观念与审美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