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典故】“虎踞龙盘”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的地理位置。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用于描述南京(古称建业、金陵)的地形特点。
一、典故来源
“虎踞龙盘”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中的一段记载:
> “亮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后来在《晋书·王导传》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 “帝(司马睿)曰:‘吾欲与卿共定天下,何如?’导曰:‘今江南虽小,然地势险固,虎踞龙盘,足以自守。’”
这里的“虎踞龙盘”指的是南京的地形特点:北有长江天险,南有丘陵起伏,东有山川屏障,西有丘陵环绕,整体地势如虎伏龙盘,易守难攻。
二、含义解析
| 汉字 | 含义 |
| 虎 | 象征威武、勇猛,代表北方的险要地势 |
| 踞 | 蹲坐,表示稳固、占据 |
| 龙 | 象征祥瑞、尊贵,代表南方的山川地形 |
| 盘 | 回旋、盘绕,表示地形曲折、复杂 |
因此,“虎踞龙盘”不仅指自然地理的险要,也象征着一个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历史意义
| 时期 | 地点 | 说明 |
| 三国 | 南京 | 孙权在此建都,称为“建业”,后改名“建康” |
| 东晋 | 南京 | 王导建议司马睿在此立足,奠定东晋基业 |
| 南朝 | 南京 | 刘宋、萧齐、梁、陈四朝均定都于此 |
| 明朝 | 南京 | 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南京),称“金陵” |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虎踞龙盘”的地势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奠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现代应用
- 文学作品:如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城市象征:南京的地标建筑如中山陵、夫子庙等,常被赋予“虎踞龙盘”的文化寓意。
- 旅游宣传:南京旅游广告中常用“虎踞龙盘”来形容其历史厚重与地理优势。
五、总结
“虎踞龙盘”不仅是对南京地理特征的生动描绘,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智慧,也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如今,这一成语依然广泛应用于文学、政治和文化领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