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什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端午节也有着多种别称。了解这些别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节日,还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端午节的别称总结
端午节除了“端午节”这一通用名称外,还被称为以下几种名称:
| 别称 | 含义说明 |
| 端阳节 | 因为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端”有开始之意,“阳”指五月,故称“端阳节”。 |
| 夏节 | 古代将五月称为“夏月”,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夏节”。 |
| 龙舟节 | 由于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因此得名“龙舟节”。 |
| 重午节 | 五月初五是“五”与“五”的重叠,故称“重午节”。 |
| 长命节 | 在部分地区,人们认为端午节可以祈求长寿,因此也叫“长命节”。 |
| 药王节 | 有些地方将端午节与药王孙思邈联系起来,称之为“药王节”。 |
| 防疫节 |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容易生病,因此端午节有驱邪避疫的习俗,故又称为“防疫节”。 |
二、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还承载着驱邪避疫、祈福纳吉等多重文化内涵。各地的风俗习惯虽然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了解端午节的别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别称的来源或相关习俗,可继续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