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意思是什么】“不稂不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既不优秀也不糟糕,处于一种平庸、无明显优点或缺点的状态。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农作物——“稂”和“莠”,它们都是杂草,与禾苗混生,对庄稼有害。因此,“不稂不莠”原本是比喻人没有出息,但后来引申为形容人能力一般、表现平平。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稂不莠 |
| 拼音 | bù láng bù yǒu |
| 出处 | 《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不敛,嗟我妇子,曰为改岁。旱则具之,雨则具之。君子攸宁,好是正直。其父是咎,其母是淫。不稂不莠,是务是求。” |
| 本义 | 原指田中杂草,与禾苗混生,影响收成。 |
| 引申义 | 形容人或事物既不优秀也不差,处于平庸状态。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评价人的能力、表现或事物的状态。 |
| 褒贬色彩 | 中性偏贬,有时带有轻微批评意味。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用于评价人:
- 他工作能力一般,可以说是“不稂不莠”,既没有突出表现,也没有明显失误。
- 这个团队成员大多“不稂不莠”,整体效率不高。
2. 用于描述事物:
- 这款产品在市场上属于“不稂不莠”的类型,没有特别优势,也不存在明显缺陷。
- 这场比赛的结果有些“不稂不莠”,双方实力接近,胜负难分。
三、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不稂不莠”的关系 |
| 优等生 | 表现优秀 | 对比鲜明,表示优秀 |
| 普通人 | 表现一般 | 与“不稂不莠”意义相近 |
| 糟粕 | 低劣的东西 | 与“不稂不莠”形成反义 |
| 杰出者 | 非常优秀 | 与“不稂不莠”形成强烈对比 |
四、注意事项
- “不稂不莠”虽然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普通,但在正式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过于负面。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表达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总之,“不稂不莠”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从最初的农耕文化中演变而来,如今广泛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中庸状态。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