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辩的意思】一、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出处是《孟子·告子上》,原文为:“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中,“辩”字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是“辨别、分辨”的意思。整句的大意是:如果对丰厚的俸禄(万钟)不加以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就失去了人本来应有的道德原则。
“辩”在这里并不是“辩论”或“争辩”的意思,而是强调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孟子通过这句话表达对物质利益的批判,强调人在面对诱惑时应坚守道义,不能因外在利益而丧失内心的良知。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原文句子 | 含义解释 | 语义分析 |
辩 | 《孟子·告子上》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辨别、分辨 | 强调对礼义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接受 |
万钟 | 古代量词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指丰厚的俸禄或财富 | 表示高官厚禄,象征物质诱惑 |
礼义 | 道德规范 | “不辩礼义而受之” | 礼貌与正义 | 孟子认为人应以礼义为行为准则 |
受 | 动词 | “不辩礼义而受之” | 接受 | 指接受金钱、地位等外在利益 |
本心 | 心理状态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人的善良本性 | 孟子主张保持本心,不被外物所惑 |
三、结语
“辩”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指的是对礼义的辨识能力。这句话提醒人们,在面对物质利益时,应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应为了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放弃内在的道德标准。孟子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当今社会,如何在利益面前守住底线,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就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辩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