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水》含ppt课件】一、活动名称:
《有趣的水》
二、适用年龄:
中班幼儿(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3. 让幼儿初步感知水的形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并能简单描述。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透明杯子、玻璃杯、冰块、热水、小石子、彩色纸片、滴管等)。
2. 幼儿准备:每人一个塑料小碗、小勺子、水盆等。
3. 环境布置:设置“水的探索角”,放置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形态的水(如雨、雪、云、河流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见过哪些形状的水?”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对水的认识。
2. 探索活动一:水是什么样的?(10分钟)
- 教师出示透明杯子,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气味、触感。
- 提问:“水是怎样的?你能用一句话形容它吗?”
- 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3. 探索活动二:水会流动吗?(10分钟)
- 教师将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如漏斗、杯子、瓶子等,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 幼儿分组操作,尝试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感受水的流动性。
-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为什么会流出来?”
4. 探索活动三:水会变吗?(10分钟)
- 教师出示冰块,让幼儿触摸并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
- 展示PPT动画,讲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 幼儿尝试用热水融化冰块,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5. 游戏互动:找水朋友(5分钟)
- 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石头、木头、纸张等),让幼儿判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
-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出“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里,有些会沉下去”。
6.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水的特性。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水,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科学区投放“水的魔术”实验材料,如食用色素、洗洁精、小船等,供幼儿继续探索。
2. 组织一次“节水小卫士”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的世界”,并讲述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对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有助于提升其科学素养。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八、配套资源:
PPT课件内容包括:
- 水的图片展示
- 水的三种状态动画
- 实验步骤图示
- 互动问答页面
- 小结与拓展内容
如需获取本教案配套的PPT课件,请联系相关教育平台或教师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