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在唐诗的浩瀚星河中,杜甫的作品始终以其深沉的情感与厚重的历史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燕子来舟中作》这首诗,虽然不如《春望》《登高》那样广为人知,却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
《燕子来舟中作》
江上人家皆入梦,
舟中独坐不成眠。
燕子不归春色老,
残花落尽水云边。
二、诗歌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期间,当时他身处江南水乡,远离故土,生活困顿,心境凄凉。诗中所描绘的“舟中”景象,正是他漂泊生活的写照。而“燕子”的意象,则象征着春天与归来的希望,却因迟迟未至,更添几分惆怅。
三、诗意解析
首句:“江上人家皆入梦”
这一句描绘了江边的村落早已沉入梦乡,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舟中难以入眠。通过对比“人家皆入梦”与“我独坐”,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这种“独”不仅是身体上的孤寂,更是心灵上的落寞。
次句:“舟中独坐不成眠”
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无眠状态,表现出内心的烦忧与思绪的纷乱。舟中独坐,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精神的困境。
第三句:“燕子不归春色老”
“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归来与希望。然而,此时燕子仍未归来,春光已逝,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渺茫。这里既有对自然节令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末句:“残花落尽水云边”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描绘出花瓣凋零、随风飘散在水天之间的画面。这不仅是春日将尽的写实,也象征着诗人内心那份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最终也只能随风而逝。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达到了“以景寓情”的效果。
2. 语言简练:四句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没有过多修饰,却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3. 情感深沉:整首诗情感内敛而深沉,体现了杜甫一贯的沉郁风格,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时光的深刻体悟。
五、赏析总结
《燕子来舟中作》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心灵之作。通过“燕子不归”、“残花落尽”等意象,诗人传达出对美好事物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归宿的深切渴望。
在杜甫的诗集中,这首诗或许并不显眼,但它却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真挚的情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关于漂泊与思念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