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现代医学中,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技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长期输液治疗以及血液净化等场景。该技术通过将导管置入大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血管通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 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或营养支持的患者;
- 大量输血或输液时,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 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等治疗;
- 监测中心静脉压以评估循环状态;
- 用于药物注射,特别是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该项操作。以下情况应谨慎或避免实施:
-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 穿刺部位存在感染或皮肤破损;
- 患者有严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病史;
- 有明显的心肺疾病,可能增加穿刺风险。
二、操作前的准备
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及凝血功能。
2. 器械准备:包括穿刺针、导丝、导管、无菌敷料、局部麻醉药、消毒用品等。
3. 体位选择:通常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暴露穿刺部位。
4. 消毒与铺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皮肤消毒,铺设无菌巾。
三、穿刺步骤简述
1. 定位:根据选择的穿刺部位(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进行解剖定位。
2.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不适。
3. 穿刺:在超声引导或解剖标志下,缓慢进针,确认回血后插入导丝。
4. 置管:沿导丝将导管送入静脉,撤出导丝后固定导管。
5. 检查与固定:确认导管位置正确,连接输液系统并妥善固定。
四、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护理是确保中心静脉导管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 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
-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导管移位或堵塞;
- 若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 感染;
- 血肿或出血;
- 气胸或血气胸;
- 导管异位或堵塞。
五、总结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其操作过程复杂,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执行,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术后管理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引导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