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色如水,是文人墨客吟咏不尽的主题。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月亮为媒,寄托相思之情、家国之念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以下精心挑选了25首描写中秋的古诗,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人笔下的中秋世界。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秋夜图景。
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深深的祝福。
3.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个人情感融入广阔天地之中。
4.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虽非直接写中秋,却道出了青春年少时无忧无虑的心境。
5.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借月抒怀,引发无限遐想。
6.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虽未提及具体节日,但其意境与中秋氛围极为契合。
7.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流露出游子思乡之情。
8.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同样体现了故乡情结。
9.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展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虽然写的是除夕夜,但灯火与孤独感让人联想到中秋。
11.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细腻描绘了女子思念丈夫的画面。
12.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13.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颂忠贞爱情。
14.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通过细微观察展现生活情趣。
15.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刻画了闺中女子的幽怨情绪。
1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了热闹非凡的元宵节景象。
17. 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18. 文天祥《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19.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讽刺统治者的奢靡生活。
20.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21. 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虽为清明时节所作,但其中“遥指”二字令人回味无穷。
2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3.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虽不是诗歌,但其中关于教师职责的论述值得铭记。
24.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寓意奉献精神。
25.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象征顽强意志。
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古代文人对中秋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人生际遇和思想境界。当我们再次诵读这些经典之作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