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首句“终南阴岭秀”,描绘了终南山北坡秀丽的景象。这里的“阴岭”指的是山的北坡,因为阳光较少照射,显得更加幽静美丽。一个“秀”字,将山的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如画般的山水之中。
第二句“积雪浮云端”,进一步渲染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积雪覆盖在山巅,仿佛漂浮在云端之上,给人以一种虚幻而又神秘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也暗含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林表明霁色”,则从视觉角度转到天气的变化。“林表”即树林的边缘,“明”字点出了雨后初晴的明亮之感。此时,树林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天地之间焕然一新。这一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如实记录,更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豁然开朗。
最后一句“城中增暮寒”,由景及人,将视线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诗人站在终南山前,遥望城市,感受到的是傍晚时分愈发浓重的寒意。这不仅体现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终南山雪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它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壮美风光,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