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证明或解答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大小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 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称为不等号。常见的不等号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四种。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传递性:若a>b且b>c,则a>c;
(2)加法性质:若a>b,则a+c>b+c;
(3)乘法性质: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