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18种大题介绍】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命题往往围绕一些高频考点展开,掌握这些“必背大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效率,还能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以下是对高考历史中常见的18种大题类型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常见大题类型总结
1. 材料分析题: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2. 原因类题目:如“为什么会出现……”,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3. 影响类题目:分析某一事件或政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4. 比较类题目:对比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或制度。
5. 评价类题目:对某个人物、事件或政策进行客观评价。
6. 意义类题目: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或历史价值。
7. 启示类题目:从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用于现实问题。
8. 背景类题目: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9. 过程类题目:描述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10. 特点类题目:概括某一历史现象或制度的特点。
11. 措施类题目:分析某一政策或改革的具体措施。
12. 作用类题目: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作用。
13. 联系类题目:将不同历史事件或知识点进行联系。
14. 趋势类题目:分析某一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
15. 阶段类题目:划分某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
16. 综合类题目:综合运用多种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17. 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
18. 图表分析题:根据图表数据进行历史分析与推理。
二、18种大题类型汇总表
| 序号 | 大题类型 | 题目示例 | 答题要点 |
| 1 | 材料分析题 | “根据材料,指出……” | 抓住关键词,结合教材内容,提炼信息 |
| 2 | 原因类 | “为什么出现……” |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 |
| 3 | 影响类 | “……有何影响?” | 分析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注意正反两方面 |
| 4 | 比较类 | “比较……与……的异同” | 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分点论述 |
| 5 | 评价类 | “评价……的功过” | 客观分析,既要肯定成就也要指出不足 |
| 6 | 意义类 | “……的意义是什么?” | 强调历史价值、现实意义或对后世的影响 |
| 7 | 启示类 | “……给我们什么启示?” | 联系现实,总结经验教训 |
| 8 | 背景类 | “……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 分析时代背景、社会矛盾、思想基础等 |
| 9 | 过程类 | “简述……的过程” | 按时间顺序梳理事件发展,突出关键节点 |
| 10 | 特点类 | “……有什么特点?” | 总结其独特之处,如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
| 11 | 措施类 | “……采取了哪些措施?” | 列举具体做法,说明其目的和效果 |
| 12 | 作用类 | “……发挥了什么作用?” | 分析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功能或推动作用 |
| 13 | 联系类 | “……与……有何联系?” | 找出内在关联,说明因果关系或相互影响 |
| 14 | 趋势类 | “……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分析历史发展的方向,如现代化、全球化等 |
| 15 | 阶段类 | “……分为哪几个阶段?” | 划分发展阶段,说明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
| 16 | 综合类 | “综合所学知识,分析……” | 融合多方面知识,全面分析问题 |
| 17 | 开放性题目 | “你认为……” | 表达个人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
| 18 | 图表分析题 | “根据图表,回答……” | 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历史现象或趋势 |
三、备考建议
1. 熟悉题型:了解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避免盲目答题。
2. 积累素材:多记典型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内容。
3. 训练思维: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 规范表达:语言要准确、条理清晰,避免口语化。
通过系统掌握这18种大题类型,考生可以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更加从容应对,提高得分率。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复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取得理想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