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阙如意思是什么】“付之阙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书面语中。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阅读时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
“付之阙如”原意是指某事本应存在或应该做,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实施或出现。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某种应有的事物或责任未被履行的情况,带有一定遗憾或批评的语气。
在现代汉语中,“付之阙如”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比如在分析问题、评价制度、讨论责任等方面使用较多。它强调的是“缺失”或“未落实”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付之阙如 |
| 拼音 | fù zhī què rú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今弃其礼,而从其欲,是弃天而逆人也。故曰‘付之阙如’。” |
| 含义 | 指本应存在的事物或应尽的责任未被履行或未被实现。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缺失或未落实情况的描述。 |
| 近义词 | 缺失、未实施、未履行、未落实 |
| 反义词 | 实施、履行、落实、到位 |
| 示例 | 对于这项政策,相关部门并未认真执行,可谓“付之阙如”。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付之阙如”并不常见,更适合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使用。如果想让语言更自然,可以用“未落实”“未履行”等更通俗的说法替代。
同时,在使用该成语时,要注意上下文是否合适,避免因语境不当造成误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付之阙如”的含义及其适用场景,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