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的位置和作用】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点。扶突穴是人体十二经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它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咽喉、颈部及消化系统方面有显著效果。
以下是关于“扶突的位置和作用”的详细总结:
一、扶突的位置
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具体位置如下:
- 定位方法:在颈侧部,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与喉结水平线相交处。
- 取穴要点:患者正坐或仰卧,医生用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滑动,至与喉结水平线交叉处即为本穴。
- 解剖结构:该穴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周围有颈动脉和神经分布。
二、扶突的作用
扶突穴在中医临床上具有多种治疗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作用类别 | 具体表现 |
| 清热利咽 | 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能缓解炎症,改善吞咽功能。 |
| 通络止痛 | 可缓解颈部僵硬、疼痛,对颈椎病、落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
| 理气化痰 | 对于因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咳痰、胸闷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
| 调节气血 | 能疏通局部气血,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身体自我修复。 |
| 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如胃胀、胃痛、食欲不振等,通过调节胃经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扶突穴针刺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血管和神经。
- 针刺深度一般为0.5~1寸,手法宜轻柔。
-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告知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有出血倾向或皮肤感染等情况需谨慎使用。
四、总结
扶突穴作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不仅在治疗咽喉疾病方面有独特优势,还对颈部不适、消化系统问题等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正确掌握其位置和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穴位或相关治疗方法,可结合个人体质进行专业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