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注释】在古代,许多文人学者都强调“勤学苦读”,其中董遇的“三余”读书法尤为著名。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将对《董遇三余读书》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与注释,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记忆。
一、原文节选(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董遇者,字季直,少孤,好学,常从兄受业。……或问:“欲求教,当何先?”遇曰:“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翻译
董遇,字季直,年少时父母双亡,但他勤奋好学,常常跟随兄长学习。有人问他:“想要请教,应该先做什么?”董遇回答说:“应当先读一百遍。”他说:“读书读一百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三、注释
| 文言词句 | 现代汉语解释 | 备注 |
| 董遇 | 人名,字季直 | 魏晋时期学者 |
| 少孤 | 年幼丧父 | 表示早年失去父母 |
| 好学 | 喜爱学习 | 表现其勤奋 |
| 从兄受业 | 跟随兄长学习 | 指接受教育 |
| 或问 | 有人问 | 引出对话 |
| 欲求教 | 想要请教 | 表达学习愿望 |
| 当先读百遍 | 应该先读一百遍 | 强调反复阅读的重要性 |
| 其义自见 | 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 强调理解来自积累 |
四、总结
董遇的“三余”读书法并非指一年中有三个空闲时间,而是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他主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通过反复阅读来加深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执着精神。
董遇的学习理念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意义:学习贵在坚持,理解源于积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持之以恒、深入研读,都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 作者 | 陈寿(记载者) |
| 主旨 | 强调反复阅读的重要性 |
| 核心观点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 学习方法 | 利用一切时间读书,注重积累 |
| 现代启示 | 学习需坚持,理解靠积累 |
通过以上翻译、注释与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董遇的读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的学习提供参考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