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翻译】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是其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壮阔场景,也体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的情怀。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简要总结,并提供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回顾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二、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描写了红军在娄山关战役中英勇作战的情景。全词通过描绘清晨的寒风、雁鸣、霜月等自然景象,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氛围。后半部分则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继续前进的决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逐句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西风烈 | 西北风猛烈地吹着 |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长空中大雁鸣叫,霜色的早晨映着冷月 |
| 霜晨月 | 霜白的清晨,冷月高悬 |
| 马蹄声碎 | 马蹄踏地的声音零落破碎 |
| 喇叭声咽 | 军号声低沉哽咽 |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娄山关的险峻道路如同钢铁般坚固 |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如今我们重新踏上征程,跨越这道难关 |
| 从头越 | 从头开始,再次越过 |
| 苍山如海 | 青翠的群山像大海一样广阔 |
| 残阳如血 | 残余的夕阳像鲜血一样红艳 |
四、结语
《忆秦娥·娄山关》不仅是对一次战役的真实记录,更是对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坚定的革命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