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成语介绍】“德高望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该成语多用于对年长或有威望之人的赞美,具有较强的褒义色彩,在文学、日常交流中广泛应用。
一、成语解析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德高望重,为世所尊。”
- 结构:由“德高”和“望重”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道德高尚和声望极重。
- 含义:指一个人不仅品德优秀,而且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 使用场合:多用于对长辈、领导、学者等的尊重性描述,也可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德才兼备、声名显赫、受人敬仰 | 
| 反义词 | 品行不端、声名狼藉、为人轻浮 | 
三、用法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深受学生爱戴。 | 表达对教师的尊敬 | 
| 在公司里,他是德高望重的管理者,大家对他非常信任。 | 描述企业中的权威人物 | 
| 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曾多次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 强调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德高望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与“名”的重视。古人认为,一个人若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这种观念在古代官场、士大夫阶层中尤为突出,也影响了后世的价值观。
五、总结
“德高望重”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承载了人们对高尚品德和崇高声望的向往。它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是在表达敬意和推崇时,能够很好地传递出对他人品质的认可。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德高望重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品德高尚,声望极高 | 
| 使用场景 | 尊敬长辈、领导、学者等 | 
| 近义词 | 德才兼备、声名显赫 | 
| 反义词 | 品行不端、声名狼藉 | 
| 文化意义 | 体现传统价值观,强调“德”与“名”的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