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蝇营狗苟意思】“蝇营狗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卑鄙无耻的行为。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送穷文》,原意是比喻像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像狗一样苟且偷生,后来引申为形容人追逐名利、行为卑劣。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蝇营狗苟 |
| 拼音 | yíng yíng gǒu gǒu |
| 出处 | 唐·韩愈《送穷文》 |
| 含义 | 形容人为了私利不择手段,行为卑劣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品行低劣 |
| 近义词 |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正直无私、清廉自守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蝇营狗苟”最早出现在韩愈的《送穷文》中,原文为:“蝇营而狗苟,驱之不去。”这里的“蝇营”指的是苍蝇在食物周围盘旋,象征着对利益的追逐;“狗苟”则是指狗在暗处偷生,象征着卑微和苟且。后人将这两个词连用,形成成语,用来讽刺那些为了利益而不顾尊严、道德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某人行为 | 他为了升官发财,竟做出蝇营狗苟之事,令人不齿。 |
| 描述社会现象 | 在一些不良风气下,不少人蝇营狗苟,只为眼前利益。 |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了一些蝇营狗苟的小人,最终落得可悲下场。 |
四、总结
“蝇营狗苟”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丧失人格的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坚守原则,远离卑劣行为。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人性善恶的判断。


